凡事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会成为你的囚笼,也是别人的囚笼。
一、不要用金钱这把尺子衡量一切
有人说【商业的底线是法律,而不是道德。靠的是冷酷、手腕,没人跟你讲道德】,这句话对吗?真的有人能做到天天不道德,却又严格守法吗?
这世界是无数个渐变量,而没有跳变量。每个人都只能守到一定的程度,根本不存在【严格守法】一说。理想化的学生思维认为事物有清晰的界限,这是他们信奉的形势逻辑。在辩证逻辑看来,一切都有波粒二象性:蛋有成为鸡的趋势,鸡也有下蛋的趋势。或者说鸡中有蛋,蛋中有鸡。引起争论的更常见的原因,是乌龟蛋孵出了小鸡(这只是比喻,不要当真)导致人们概念混乱:一些人认为它是乌龟蛋,因为是乌龟生的;还有些人认为是鸡蛋,因为孵化出了小鸡。到底怎么定义鸡蛋?人们众说纷纭。连概念都不统一,争论还有意义吗?更何况人有强大的解释能力,会自欺欺人。
商业是违反道德的,所以商业不能过分,要警惕商业。例如你去电影院看电影,你以为花钱了就能免广告吗?不会的,照样要你看5分钟广告。原因是你已经来了,就算不想看,也无可奈何。这种强迫性行为,侵入性很强,非常不道德。除非你的广告很有价值,极具性价比,让人醍醐灌顶。
用这种标准看商业行为:给人打电话,推销一些没啥竞争力的产品。你觉得应该吗?【电话营销】这个行业应该存在吗?可能你会说:“赚钱就是赚钱,又不丢人,要那么高的道德标准干什么”。现代人之所以生存难、结婚难、买房难,是由于世上有几十亿人都是你这么想,共同制造了这些困难。这有点像佛教的因果轮回。
钱能买到的东西越多,贫富差距就越大,赚钱也就越难。这就是钱的罪恶。当你掌握钱,别人掌握生产资料时,你的钱就是废纸。别人就会坐地起价。所以还是要回到以前:很多东西买不到,很多东西卖不出去。【某某东西是无价的】这句话即是说它卖不出去,也是说它太宝贵了,多少钱都不卖。
人的幸福感来自于【当我手上没有钱时,靠自己的资产、家产能活得怎么样】。家产虽然不值钱、卖不出去,但是能养活我。这有点像小农经济:不用挣钱,也不用花钱。相反,钱能买到什么,婚姻市场就会用什么衡量男方价值:如果钱能买到房子,没房的人就不配相亲;如果钱能买到官位,非官员就不配相亲;如果钱能买到永生,不能永生的人就不配相亲。原本哪里的房子,都是房子。自从有了金钱,有了发达的商业体系,大城市核心地带的房子才叫房子。我怀疑商品房制度是高层设计出来的【计划生育】,为了干掉低端人口。如果不想继消灭人口,就会有新的制度出台:停止商品房政策,房屋不可以自由买卖。
二、钱就像糖,有无穷的魅力,但是……
我有时候总觉得钱这东西,就像糖:闻起来香,吃起来也香。糖是粮食的精华,不吃粮食只吃糖,是不行的。钱也是财富的精华,不追求财富,反而追求钱,也是不行的(这里说的财富,指不容易变现的资产、看似不值钱的东西、缓慢塑造的品牌、为社会作贡献、服务好客户)。糖吃多了身体会出毛病。不是现在出毛病,而是10年20年后:肥胖、糖尿病。钱赚多了,会怎么样?无限美好吗?市面上有很多控糖的教材、无糖可乐。却没有控钱的办法。其实办法有,就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不赚钱也不花钱,就不会焦虑。如果什么都靠钱买、所有精力都用来赚钱,钱越多越焦虑。
有问题的不是商业,而是利润最大化。商业迫使人们用钱衡量一切,凡是不能让我赚钱的,都是没价值的。名利场,犹如官场。不进则退。不让利益最大化,就被淘汰。所以只好拼下限,谁的手段更多、原则更少,就更能存活。商业是双刃剑,所以古代重农轻商,有一定道理的?
三、财富和钱的区别
财富包括:不容易变现的资产、看似不值钱的东西、缓慢塑造的品牌、为社会作贡献、服务好客户。例如:亲朋好友、家庭和睦、好身体、好口碑、山清水秀。
钱的本质,是财富转移时的媒介之一,就像货拉拉:把货物从一个仓库,转移到另一个仓库。因此钱永远是流动的,永远在路上。想要有满载货物的货车,就必须生产货物并装车,空想是没用的。追求钱的人,表面是追求货车,实际上在追求厂房和仓库:有了厂房,生产出商品,货车才有必要在路上跑;如果只有货车,就没价值。还有另一种人,观察有钱人,眼里只看到别人的货车,看不见背后的厂房、仓库(长此以往,会认为多快好省的赚钱方法就是:坑、蒙、拐、骗、偷、抢、贪、炒、赌,或者对老年人会销)。长期持有钱,却没有资产的人,就好比有很多货车,却不舍得卸货,因为对哪个仓库都不满意。商人赚取利润,本质上是当货拉拉司机:帮别人运一车货,然后在半路上试图掉包、掺假,等到达目的地,货物只剩半车了。工厂还要感谢司机,因为货物本来就容易烂,在路上烂了一半,不是很正常吗?
如果觉得金钱至上、有了钱就什么都有了,那么潜意识里就会排除万难,让利益最大化,只在乎挣钱的数量,不在乎挣钱的过程、质量、影响、后患。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而且把成功都归因自己、把失败都归因别人、把公共的东西据为己有,认为全部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典型例子就是股东之间争抢股份)。其实,我们的劳动所得,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你种下小麦,它自己生长,所以它的长成,不全是你的功劳,主要是它自己、大自然(从这里也能看出:财富的获取,主要靠环境、形势,而不是自己的努力。阳光、雨露、土地滋润,就是环境;春种秋收就是势;冰雹、病虫害、干旱,就是意外;浇水、施肥就是你的抗争)。你不能说你的孩子完全是你创造的,因为你不能决定他的相貌、他有几根手指,这些由他几十代祖先共同决定,还包括历史进程、当下环境。
【我辛勤劳作,挣来的收益一定是我的,只能被我享受】,这在世俗看来再正常不过了。为什么宗教信徒一定要化解掉这个观念呢?因为你还没搞清楚这个【我】到底是什么。【我】其实是自私、欲望、夸大己功、掩饰己过。是一种归因错误,是霸占收益、推脱责任、把相关性当因果、把事物的成因归结为单一原因。把好事的成因绑定到自己,把坏事的成因与自己解绑。这种灵活多变的【绑定、解绑、脚底抹油、来去自如的能力】和【根据自身利益随意切换立场、颠倒黑白】的能力,就是【我】,也叫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