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两条原理,就是宗教存在的根基:
1.人的潜意识,无法区分现实和想象、自己与他人、过去与未来。更无法区分传说中的事和真实发生的事。
2.我们的一举一动、一个情绪波动、一个念头,都是受潜意识操控的。如果没有潜意识同意,光凭理智,我们甚至无法让自己眨一下眼。理智也是受潜意识操控的。
根据上述两条事实,灵是什么?灵就是根植于潜意识里面的信念、观念、神话故事。由于潜意识无法区分是非、真假、对错、虚幻,所以就需要灌输一些非常睿智的概念(洗脑),特别是哲学家、人生导师的思想。
有人拥有一千万存款,照样焦虑,感觉这辈子不够花。有人有了一亿,也还是焦虑。这就说明我们是靠潜意识感知世界,而且经常不靠谱,经常处于幻觉之中。越是相信自己的感觉,就越容易栽跟头。
那么,直接用理智去理解人生导师的话,来指导人生行动,不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为什么需要神话故事呢?
因为知易行难,你的理智认同了,但是潜意识却不认同(或不是特别认同),那么它很容易造反,如同逆水行舟:走一步,退三步。哲学告诉人【延迟满足、知足常乐】,但这是跟潜意识相违背的,潜意识要的是立刻爽、十分爽,恨不得自己就是世上最有钱、最受人崇拜的人。宁可月薪一万,终身雇佣,也不要一亿现金。因为潜意识理解不了一亿是什么概念。
人们常说【道德不靠谱,容易演变成假仁假义】,因为道德是靠理智来驱动的,理智不可能战胜潜意识,潜意识依然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不惜一切手段让自己利益最大化。欲壑难填,心中那个无底洞,越填越大。道德的本质,还是通过限制自身利益,来保障集体利益,使环境不至于恶化,人与人之间不互相踩塌、不害人害己。这归根到底还是从利益出发,但凡从利益出发、压制【趋利避害、目光短浅】的本能,最终都压制不住。
========================
为什么音乐和绘画是艺术? 以音乐为例,它构造了一个想象出来的世界,因为音乐的声音是自然界不存在的,是音乐家想象出来的。这个想象出来的世界,正是灵魂所需要的,因此也叫灵界。齐白石的《虾》跟现实世界的也不一样,这是照相机无法达到的效果。梵高的《星空》同理。凡是不能把你带入灵界、不能触动你的灵魂的东西,都不叫艺术品。那么像【上帝】、【天堂】这些概念,正因为它不是现实世界的东西,所以它是灵界。
艺术品就像一个投影机,能帮你的潜意识构造出一个平时见不到的世界。林俊杰的《江南》中的笛子声、周杰伦的《东风破》中的二胡声,就能突然把人代入另一个境界。这种感觉,小时候经常遇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灵性逐渐枯萎了。仰望星空,人生不能只有蝇营狗苟。
元宇宙,被钱学森称为灵境。那么它必须超越现实,把人带到一个神奇又美好的境界,才算成功。但丁能写出《神曲》,他的地位比莎士比亚高出好几倍。也是因为他能摄人心魄、帮人构造出灵界。
如果说【人的本质就是灵】,那么要想赚钱,就应该满足灵的需求。难怪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
为什么小h文比小h片更爽?因为文字没有画面,只是调动你的情绪,所以能调动你灵魂的构造能力。只有自己构建的,才能触动灵魂。这也是中国画为什么有留白、为什么我喜欢欣赏纯音乐、歌词是多余的。当你觉得某人很性感时,性感的不是她,而是你的大脑中的潜意识、你的想象力。当你性欲来了,想靠手来解决时,你能不打开某图片或视频,不靠想象力吗?
现在的AR又叫增强现实,就是你戴着AR眼镜走在大街上,透过镜片能看到某商店门口突然蹦出一只小熊向你招手,这就是在现实基础上构建的超现实元素。其实人的潜意识,就自带AR功能,因为它每时每刻都会在现实的基础上构建超现实的东西,例如:触景生情、想入非非。圣经写道:在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就掰开,递给门徒们,说:“你们领受吃吧,这是我的身体。”接着,他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来喝,因为这是我的血,是为立约的,为许多人所流的,使罪得赦免。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绝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与你们一起喝新的那一天。”两千年来,牧师也经常请众人吃圣餐,说面包是基督的肉,红酒是基督的血,喝下这杯酒,重温最后的晚餐、巩固心中的契约。
佛祖说:【经文都是虚的,它就像我的手指,我指向月亮,是希望你能看到月亮,而不是看我手指。不要执着于经文字面意思,要根据经文的指示,在潜意识中构建灵界】。
由于潜意识无法分辨真假,所以【耶稣死后三天复活】是可以接受的(虽然理智告诉你人死不能复生)。正如你明知西游记很荒诞、降龙十八掌不可能排山倒海,你还是愿意抛开理智,沉浸其中,把自己带入,电视剧看的津津有味。你为什么不能以同样的心态对待《圣经》,并把自己带入呢?不管你是否信教,你都是活在自己潜意识构造出来的世界里。潜意识才是人的本质,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水下还有庞大的冰山。货币不光是那张纸,你一次一次的使用它,不断互动,让灵魂一次一次的感知到它,最终你就无法察觉货币是虚幻的,你只会觉得非常真实。圣经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像货币一样流通(虽然只是一张纸),能让基督徒们心灵相通。货币拿到国外,也就成了一张废纸。《圣经》在非基督徒眼中,纯粹是胡扯。
下面这段话,摘抄自亚马逊心灵类畅销书《当下的力量》,该书在心灵类书籍排行前五名:
救世主复活是人类意识的转换,从时间到临在,从思维到纯意识的转换,而不是某个男人或女人的到来。如果救世主明天以某种外在的形式出现,他或她可能会对你说:“我就是真理,我就是神圣的临在,我就是永恒的生命,我在你之内,我在这里,我就是当下。”请永远不要将救世主人格化。请不要将救世主看成一个形式实体,真正的飞天、圣母、心灵导师,他们不是以特殊的人的样子呈现的。由于没有一个需要去支撑、维护、喂养的虚假自我,他们比凡人更简单、更平凡。正因为如此,任何有着强烈自我的人,会视他们为不重要的,他们甚至更可能对这些大师视若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