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讲述:席德的父亲,为了给席德上哲学课,就写了这封长长的信。信中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化作一个灵,名叫艾伯特。艾伯特正在对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课。由于艾伯特和苏菲都是席德父亲头脑中虚构的角色,那么这二人就是灵,席德父亲就是上帝。这两个灵活在父亲的头脑中,也被记录在信纸上。每当席德阅读一遍这封信,那么这两个灵就又在席德头脑中复活一次。
朋友,你的本质,也是你头脑中的灵,而不是你的肉体、姓名、身高、相貌、学历、家乡、家庭背景、工作单位。这些外在,都是虚幻的,只有灵是实实在在的。你要是能领悟这一点,那你就超越了很多人。
当席德跟父亲通过书信交流,那么到底是他们肉体在交流,还是灵魂在交流呢?肉体只是一个空客,里面容纳的各种灵,才是人的本质。我是谁?是由我体内的灵决定的。
——————–《苏菲的世界》节选:———————–
人是由心灵驱动的一台机器。
“根据柏克莱的看法,我们的灵魂可能是形成我们本身各种概念的原因,就像我们在做梦时一般。但世间只有另外一个意志或灵可能形成造就这个‘形体’世界的诸般概念。他说。万物都是因为这个灵而存在,这个灵乃是‘万物中的万物’的成因,也是‘所有事物存在之处’。”
“他说的这个‘灵’是怎样的一个东西?”
“他指的当然是天主。他宣称:‘我们可以说天主的存在比人的存在要更能够让人清楚地感知到。’”
“难道连我们是否存在都不确定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柏克莱说,我们所看见、所感觉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天主力量的作用’,因为天主‘密切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造成那些我们不断体会到的丰富概念与感官体验’。他认为,我们周遭的世界与我们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他是万物唯一的成因,同时我们只存在于天主的心中。”
“我居然叫你苏菲,席德!我一直都知道你的名字不叫苏菲。”
“你说什么?你这回是真的糊涂了。”
“是的,我的脑子正转呀转的,像围绕燃烧的恒星旋转的一颗晕眩的星球。”
“而那颗恒星就是席德的父亲吗?”
“可以这么说。”
“你是说他有点像是在扮演我们的上帝吗?”
“坦白说,是的。他应该觉得惭愧才对。”
“那席德呢?”
“她是个天使,苏菲。”
“天使?”
“因为她是这个‘灵’诉求的对象。”
“你是说艾勃特把关于我们的事告诉席德?”
“也可能是写的。因为我们不能感知那组成我们的现实世界的物质,这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所学到的东西。我们无法得知我们的外在现实世界是由声波组成还是由纸和书写的动作组成。根据柏克莱的说法,我们唯一能够知道的就是我们是灵。”
—————- 结束 —————-
灵一旦被激发,可能极度自私,也可能大公无私、牺牲自我。或者不叫牺牲自我,而是你跟某某人心意相通,他就是你,你就是他。不再把【你我他】分得那么请。
灵分为圣灵和恶灵,他们都是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观念。 恶灵是指小我,也就是动物本能、对世界的初步感知、七情六欲、情绪、思想、自我意识。一般人拥有的是动物天性、恶灵、极度自私、欺软怕硬、趋利避害,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恶灵让人跟别人区分,为了自己,可以损害别人。 圣灵就是大我,能让人连为一体,不再区分你我,消灭自我意识。为别人的痛苦而难过,为别人的成就而高兴。
圣灵也埋藏在潜意识之中,当周围的人也是圣灵时,你比较容易显现出圣灵。当周围人是恶灵时,你更容易显现出恶灵,因为恶灵传染速度远大于圣灵。圣灵好比两个国家之间的信任、主动裁军。恶灵好比军备竞赛。你说哪个容易建立,哪个容易打破?圣灵让你的视角,不再关注自己的姓名、身高、相貌、家乡、学历、工作单位。而是把人类看作一个整体、一片海洋,你只是海洋中的一滴水,一点也不特别,无需过度关注。
【灵】就是埋藏在你潜意识里的思维和逻辑,他会不知不觉的运转。你的自我意识是虚幻的,但是潜意识里的思维定势却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意识就如同你肚子里的食物:每天都在摄取新的,但又被代谢掉。大部分人却认为自己肚子里存的还是去年的食物。 什么是灵呢,我举两个例子:1.同样是尸体,你见到烤鸭、小龙虾就想吃,见到人体就恐惧,见到宠物猫就悲伤,见到蝉就恶心。但是吃过蝉、竹节虫的人,就不再恶心,就像美味的小龙虾。 2.为什么宠物狗不准杀,批量饲养的狗却能杀?因为人们对宠物狗产生了感情,如果狗主人自己杀,他会坠入魔道。如果别人杀,会深深伤害主人的心灵。上海人被隔离,家里的宠物就被棍棒打死。这要是发生在美国,行凶者至少要判五年。如果整个社会都觉得大题小作,那么这个社会就已经坠入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