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为什么是商品

【纸币是货币符号】这句话过时了。

当美元和黄金挂钩时,美元就是黄金的凭证,就是一个符号。后来美元和黄金脱钩,美元就是美元,它就代表它本身,不再是别的东西的傀儡。这时候,美元就是商品。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这么简单,它还要保证稀缺性/防伪性/广泛的接受度/排它性(一山难容二虎,谁敢发行一种类似的货币来争夺受众,那么就用枪炮对付他)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句话也过时了。原始社会,没有防伪技术,人们会用小麦/盐充当货币,因为他们是刚需,流动性好,数量稀缺。纳粹的监狱里,犯人们用香烟充当货币,因为香烟需求量大,人人都想要,但却是限购的,非常稀缺。到了封建社会,人们发现金银铜更适合做货币。为什么不是铁?因为铁的产量太大,而且如果作货币,人们就舍不得消费铁,那么就会影响国家强大。而且铁很容易生锈。

结论就是:货币必须满足7大特性:

a.重量小,体积小,价值足够大,方便携带,不用【腰缠十万贯,重达十万斤】。

b.能长久保存,不变质(想想小麦/郁金香,能库存十年吗?)。

c.方便切割/找零/回炉重铸(想想钻石/古董,能切割吗?)。

d.互换性:每个币之间是等价的,没有区别(想想猪牛羊/郁金香,任意两头猪之间是等价的吗?)。

e.广泛的认可/接受(这个会随时间变化,曾经的金银已退出流通)。

f.数量相对稀少,发行公平,发行速度缓慢(茅台是这样的吗?)。

g.难以伪造,容易鉴别真伪(“我的大便也是稀少的,一辈子就这么点,为什么不能作货币?如果比特币这样臭屎无用的东西都能作货币,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用臭屎作货币呢?”知乎上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是严重缺乏金融素养和生活常识的体现)。

现代的支付宝/银行账户,里面就是一个数字而已,但是这个数字远比金银铜更适合作货币。因为它没有任何用途/内在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

货币是不是商品?我认为是(你也可以认为不是。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世界应该是多元化,包容的)。凡是人们愿意拿出来交易,想要占有的东西,能自由兑换的东西,都是商品。不要管它是否有实际用途,也不要管它是否是劳动的产出,是否付出了时间。政治课学到的都是糟粕。

某个事物,只要你想拥有它,并且能通过交易得到,那么它就是商品【不管你的动机是什么:被骗了,被洗脑了,脑残,虚荣,炫耀,变态】。广义的商品包括:人民币,手机靓号,债券,端盘子,按摩,性服务,婚姻,旅游,看电影(买的是演员和编剧的心思),古董,钻石,茅台,河里捡来的奇石,明星的原味内裤,毒品,情报,商业机密。

还有一个商品,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孤儿院接受你的捐款】,你是花钱买到了人品/情操/名气/自我认同/自我欣赏。为什么是名气呢?如果让慈善家们匿名捐款,他们90%的人都不愿意。他钱花出去了,总要得到点回报吧,否则就等于打水漂了。商人讲究的是【有来有往】。

你用货币购买水果,你也可以认为别人在用水果购买你的货币,你们之间是物物交换。对方为什么这么渴望货币呢?这明明只是一串数字呀?他是不是被骗了,被洗脑了,被胁迫了?答:也是也不是,凡事都有多个维度/多个答案,并且都有一定的道理。对宋朝人来说,文天祥是国家英雄,对我们来说,就是民族英雄。那么我敢肯定,如果日本侵华成功,百年以后,我们所谓的抗日英雄,也成了民族英雄。

另一种观点:货币是一群人达成的共识,货币是一群人共同承认的账本,货币就是信用,人们相信【自己今天接受了货币,明天能花出去,就像太阳明天会照常升起】。但这是盲目相信啊,太阳明天真的会照常升起吗?说句不吉利的话:比【太阳是否会照常升起】更值得怀疑的问题是:你明天是否还活着,是否还能见到太阳升起?

科学的本质是:怀疑一切。从你懂事起,门前就有条路,你可能觉得这个路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了,毫无变化。实际上这个路可能是二三十年前被人踩出来的。为什么女人出嫁,要彩礼?很多人没想过。只觉得别人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因为这是规矩。别人都有彩礼,如果我没有,我就抬不起头来。这规矩又不是你定的,你为什么要遵守?研究历史,是为了逃脱历史对人的禁锢。很多事情,在特定的场景下被人定下了规矩,最后却引来众人模仿,甚至流传上百年,成了节日/风俗/文化。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了。

别人能创业/发财,你是不是也要模仿?